急性附睾炎

急性附睾炎

概述

急性附睾炎为附睾的非特异性感染,是阴囊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由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沿输精管逆行感染所致,血行感染少见。
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杆菌和葡萄球菌为多见,常见于中青年,尿道狭窄,尿道内器械使用不当、膀胱及前列腺术后留置导管等,常会引起附睾炎的发生,其次为淋巴途径,血行感染最为少见。表现为阴囊附睾疼痛不适,严重可导致发热等。

病因

发病原因
各种病原体均可引起急性附睾炎,但主要的是两大类:一类是引起性病尿道炎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球菌、解脲支原体;另一类是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和少数革兰阳性球菌。
发病机制
1、在临床下列几种情况容易发生急性附睾炎:
①尿道长期留置尿管和尿道内器械检查可诱发前列腺感染,继而出现急性附睾炎;
②前列腺切除术后,尤其是经尿道方式的前列腺切除后排尿时尿道压力可将尿液逆流进射精管;
③部分病人急性附睾炎前有阴囊损伤史。
2、附睾炎可发生在一侧或双侧,以一侧多见。急性附睾炎常先从附睾尾部发生,附睾管上皮水肿、脱落、管腔内出现脓性分泌物,然后经间质浸润至附睾体部和头部,并可形成微小脓肿。晚期瘢痕组织形成附睾管腔闭塞,故双侧附睾炎常造成不育。

检查

发病突然,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嘴时称为附睾睾丸炎。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一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诊断

病史
包括不洁性交史、 性病感染史, 有无尿道狭窄、 前列腺增生症等疾病,以及泌尿外科手术史、经尿道器械操作史等。
症状
起病突然, 息侧阴囊坠胀不适 ,局部 疼痛甚重,影响行动。疼痛可向同侧精索、 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同时有周身不适及高热。可以有尿路刺激症状。
体征
检查时可见患侧附睾肿大, 有明显触痛,有时睾丸与附睾界限不清。炎症较重时,阴囊皮肤红肿。同侧精索增粗且触痛较重。有时可伴有鞘膜积液和精索静脉曲张。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2、超声波检查:超声检查在急性附睾炎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急性附睾炎时,B超显示附睾弥漫性均匀肿大;也可局部肿大,多见于尾部,呈结节状,有球形感。内部回声不均匀,光点增粗,回声强度较睾丸低, 境界模糊。部分可与阴囊壁粘连,阴囊壁增厚,常伴鞘膜积液。同侧精索增粗,精索静脉曲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 D F I )显示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脉冲多普勒( P D) 检测动脉血流速加快。
鉴别诊断
1.睾丸扭转:常见于青春期前儿童,30岁以上少见,普雷恩征阳性,而急性附睾炎普雷恩征阴性,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扭转侧血液灌注降低,彩超见睾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
2.睾丸肿瘤:为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沉重感明显,正常睾丸形态消失,附睾常不易扪及,透光试验阴性,B超及CT有助诊断,血AFP或HCG常增高。
3.结核性附睾炎:一般很少有疼痛及发热,触诊附睾与睾丸界限清,肿块质硬,病灶常与阴囊壁粘连或有脓肿,窦道形成,输精管可有串珠样改变,前列腺及精囊亦有结核病灶。

预防

急性附睾炎西医治疗
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应用阴囊托可减轻症状,自制较大的带棉花垫的阴囊托使用起来会更舒适。疼痛重者可用止痛药,局部热疗可缓解症状,并可促进炎症消退。但过早使用热疗可加重疼痛并有促进感染扩散的危险,所以早期宜用冰袋局部冷敷。性生活和体力劳动可加重感染,故应避免。
抗菌药物的应用
选择对细菌敏感的药物,通常静脉给药1-2周后,口服抗菌药物2-4周,预防转为慢性炎症。
手术治疗
若抗生素治疗无效,疑有睾丸缺血,应行附睾切开减压,纵行或横行多出切开附睾脏层鞘膜,但要避免伤及附睾管。
急性附睾炎中医治疗
急性附睾炎在未溃前
【治法】治疗当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利湿消肿为主。
【方药】用消炎活血汤加减:紫花地丁、蒲公英、生石膏、黄柏、橘皮、柴胡、川楝子、车前草、生苡仁、丹参、当归等。未化脓留敷金黄膏或玉露膏;阴囊水肿用50%朴硝溶液湿敷。
急性附睾炎溃后
【治法】当以滋阴除湿,化脓生肌为主。
【方药】可用仙方活命饮、滋阴除湿汤或六位地黄汤加减。毒热重者,全身高热,阴囊红肿,加龙胆草、山栀、黄芩;湿热重者,阴囊水肿明显,加车前子、滑石;睾丸疼痛剧烈者,加玄胡索;化脓期加服透脓散;外伤引起者,加桃仁、红花、苏木。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