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

概述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感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等类型为主。亦有急性阑尾炎,脑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猩红热型、黄疸型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临床类型,部分病例有慢性倾向。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属(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肠道杆菌科,是革兰阴性,卵圆形粗短杆菌,有鞭毛和菌毛,在普通培养基上25~30℃易生长,本菌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对湿热和化学消毒剂敏感,该菌具有侵袭性,还可产生耐热肠毒素,两者与致病性有关。
(二)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肠道后通过肠毒素,细胞毒素及侵袭力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首先黏附在回肠下端,盲肠及结肠黏膜,继而侵袭到固有层并引起炎症,形成浅表溃疡,集合淋巴结肿大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产生的耐热肠毒素抑制上皮细胞对Na 和水的吸收,引起腹泻,若机体抵抗力下降,此菌可进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病灶,此外,该菌还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现认为与超抗原活性有关,假结核耶尔森菌进入肠道后常局限在回盲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形成化脓性淋巴结炎和肉芽肿病变,偶尔进入血流。

检查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病例有慢性倾向。
1.小肠结肠炎
约2/3病例表现为此型,潜伏期4~10天,急起发热,腹痛和腹泻,水样稀便,可带黏液,偶见脓血,少数有呕吐,病程一般数天,可长达1~2周。
2.末端回肠炎
病变以末端回肠,阑尾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为主,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热,右下腹痛或压痛,可伴腹泻,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3.败血症
多见于老人或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头痛,腹痛,但不一定伴有腹泻,部分病人有身体其他部位迁徙性脓肿病变,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4.变态反应性病变
有10%~30%成人小肠结肠炎病例可继发关节炎,在急性腹泻数天后出现多个关节疼痛,甚至肿胀,约经2~14天炎症达高峰,此后逐渐消退,2/3病例在1月后消退,其余可持续数月之久,关节积液中有较多的白细胞,但细菌培养阴性,尚可并发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动脉炎,溶血性贫血和肾小球肾炎等。

诊断

凡进食可疑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有与感染动物接触史;临床发热,腹泻,腹痛,败血症,以及全身任何部位的炎症或脓肿表现,并且伴有毒血症状者,均应疑有耶尔森菌感染的可能,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本病应与其他病原所致的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疟疾,阿米巴肝脓肿,急性阑尾炎和黄疸型肝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预防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西医治疗
1、治疗
肠道感染一般为自限性,仅需对症处理,可不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严重,特别是有肠道外感染者应予以抗菌药物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每天600mg,分2~3次口服,3~5天为一疗程。败血症者可静脉给药,可用氧氟沙星或呋布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噻肟和拉氧头孢等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有脓肿者应切开引流。
2、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有严重基础疾病合并败血症者病死率可达50%~75%。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中医治疗
暂无可参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