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

概述

低血糖症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综合症,一般以血浆血糖浓度<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

病因

葡萄糖利用过度(30%): (1)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瘤;肥胖型糖尿病人的新生儿(母亲有高胰岛素血症);药物(如过量应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水杨酸盐,心得安,双异丙苄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2)肿瘤:如巨大间质瘤,原发性肝癌,胃肠道肿瘤及淋巴肉瘤等。
葡萄糖生成不足(30%): (1)内分泌疾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减等。
(2)肝糖原累积病。
(3)严重肝病及肝淤血。
(4)晚期肾病。
(5)半乳糖血症(因半乳糖1磷酸尿嘧啶核苷转化酶缺陷,使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
(6)其他:长期酗酒(抑制糖原异生);脓毒血症;饥饿;恶液质;剧烈运动等。
餐后(反应性)低血糖(30%): (1)功能性低血糖(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中年女性多见)。
(2)滋养性胰岛素功能亢进 :如胃切除手术的一倾倒综合症;幽门成形术及胃空肠吻合术后。
(3)儿童特发性自发性低血糖。
(4)轻型早期糖尿病(胰岛素峰值延迟)。

检查

一.病史,症状及体征:
取决于低血糖的速度,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女性耐受力较强)及原发疾病。
1、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经兴奋症群, 如激动不安,饥饿,软弱,出汗,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震颤,一过性黑朦,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亚急性及缓慢血糖下降者呈脑病症状, 形式多种多样,但同一病人每次发作往往呈同一类型的症状, 多数病人表现为大脑皮层及(或)小脑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焦虑,激怒,嗜睡,注意力涣散, 定向障碍,震颤,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人格改变(哭,吵,闹, 骂),奇异行为,共济失调等,最后木僵昏迷, 长期严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脑损害。
二.辅助检查:
1、发作时血糖3.9mmol/L(70mg/dl)可排除空腹低血糖,如
2、22-3.9mmol/L(40-70mg/dl)为可疑低血糖,连接饥饿至72小时加运动直到低血糖发作。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应确定为器质性或功能性低血糖及其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低血糖顺序为功能性,胰岛素瘤, 早期轻症糖尿病,器质性者多为空腹低血糖,发作时间较长(大多>30min),且多呈顽固性,进行性, 罕见自愈,功能性者多有植物神经不稳定的症状,餐后1-4h发作,每次发作

预防

低血糖症西医治疗
1、急症处理:
轻者速给糖类食物或饮料, 不能口服或症状严重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继以5-10%葡萄糖滴注。 对补充葡萄糖无明显反应者可能为:①长期低血糖;②低血糖伴有发热者;③内分泌机能减退的低血糖。 须补充更大量的葡萄糖,并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 与葡萄糖混合滴注。还可用胰高糖素肌肉注射或静推。
2、病因治疗:
功能性及反应性低血糖宜给低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 并给少量镇静剂及抑制迷走神经的药物。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糖须作相应的病因治疗。
低血糖症中医治疗
1、暴脱亡阳(见于低血糖症发作时)
治法:益气回阳,敛阴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参附龙牡汤回阳固脱,其中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固脱;附子回阳救逆;龙骨牡蛎敛汗安神固脱。生脉散益气养阴复脉,其中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五味子酸涩敛阴而止汗。
2、心脾两虚(见于低血糖症发作后)
治法: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枣仁养心安神。
上述两种证候可根据临床表现作适当的加减。如心情抑郁、顾虑多端、急躁易怒者加逍遥散疏肝健脾;心慌心悸甚者可加柏子仁、龙齿养心镇静安神;神昏嗜睡、苔黄腻、脉沉滑者加菖蒲、郁金、竹沥等清热化浊开窍。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