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细胞浸润

白血病细胞浸润

概述

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异常增生,除累及造血系统外,还可向全身各组织器官浸润。急慢性白血病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是白血病细胞向体内重要器官,如肝、心、脑、肾、脾等游走浸润,从而引起器官不可逆损害。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病因

急慢性白血病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是白血病细胞向体内重要器官,如肝、心、脑、肾、脾等游走浸润,从而引起器官不可逆损害。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的病因学已从群体医学、细胞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尽管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但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方面,仍然认为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1、近亲结婚所生子女:近亲结婚的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的后代高出150倍,这些孩子经常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因此更容易得上白血病。 2、具有化学药物、毒物接触史:生活在油田、化工厂附近,或长期接触化工制剂的人群更易患病。 3、与汽油长期接触:汽车驾驶员与含苯的汽油长期接触,造成患白血病的几率高。

检查

1、外周血常规绝大部分患者WBC增高,WBC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WBC>100×109/L称高白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大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AL的基础。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30%(FBA分型标准)或≥20%(WHO分型标准)。Auer氏小体见于AML,不见于ALL。结合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可进一步对AL进行分类分型。 3、细胞免疫表型根据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相关抗原确定白血病细胞的来源。 4、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染色体异常见于半数以上AL患者。AML最常见染色体异常为t(8;21),t(15;17),inv(16),+8,+21等;而成人ALL中最常见的是Ph染色体。APL患者可检测出PML/RARα融合基因等。 5、根据不同病例可作尿常规、便常规、胸部X线检查、心电、肝功能、肾功能、HBSAg、免疫功能等项目。凝血功能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甚至出现DIC的证据。

诊断

诊断 1、临床表现 具有贫血、出血、发热、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 2、血象 白细胞数可高可低,分类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可不同程度的减少。 3、骨髓象 增生Ⅰ~Ⅱ级,分类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至少>30%(FAB诊断标准)或≥20%(WHO诊断标准)。在AML中可见Auer氏小体。 4、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分子基因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可对AL作出初步诊断。在对患者作出初诊的基础上,尽可能完善细胞遗传学、细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即MICM)的检查,作出更为精确的诊断,以综合判断患者的预后、进行危险度分层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经性负感组织增生,还有许多因素如食物的矿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药物变异、遗传素质等可能是致病的辅因子。根据白血病细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预防

1、减少或者避免有害物质,如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的接触。 2、对于某些获得性疾病可能转化为ALL应早期给予积极治疗。